廢棄家電產品處理漸入正軌
聚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
首批6.3億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補貼資金下發(fā)
廢棄家電產品處理漸入正軌
■ 本報記者 孫善臣
日前,首批6.3億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下發(fā),這些資金將陸續(xù)發(fā)放給包括四川長虹、TCL奧博在內的第一批納入基金補貼范圍并已經實施拆解的39家企業(yè)。
一個很好的開始
“首批6.3億元的財政補貼的發(fā)放意味著政策已真正起步,對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談到財政部首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發(fā)放,北京大學副教授佟昕向記者表示,補貼資金的多寡并不是問題的關鍵。最重要的是,受財政補貼影響,我國廢棄電器電子處理工作真正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這筆財政補貼資金對于首批受益的39家企業(yè)來說,頗有久旱逢甘雨的意味。一家處理企業(y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基金補貼的支持給這一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信心和可能。能拿到的補貼資金起碼保證了處理企業(yè)的基本運營。據某處理企業(yè)的回收負責人介紹,有了財政補貼的支持,該企業(yè)自建的回收渠道已經初步具備與個體回收商販競爭的實力,尤其在電視機產品上表現更突出一些。
據了解,去年7月1日,國家頒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基金征收標準為彩電13元/臺、冰箱12元/臺、洗衣機和空調7元/臺、電腦10元/臺;對廢棄電器回收處理企業(yè)的補貼標準為,電視機85元/臺、電冰箱80元/臺、洗衣機和空調器35元/臺、微型計算機85元/臺?;鹑~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談到基金政策實施的效果,有關專家認為,目前,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有效促進了5類產品的回收和拆解處理,通過基金補貼,改變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流向,正規(guī)處理企業(yè)從市場上多渠道回收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及計算機5類產品,使絕大多數產品流入正規(guī)的處理企業(yè)拆解,有效地減少了個體作坊非法拆解。
政策推進任重而道遠
不過,財政補貼對于各家受補企業(yè)其實際效果也不盡相同。佟昕認為,由于財政補貼額度依據原來的模型估計量而定,這一量與實際可能一定差別,具體補貼資金能處理多少廢棄產品,大家心里還是沒底兒。同時,企業(yè)規(guī)模和技術水平差別也很大,所以現在處于政策推進的初級階段,仍有很多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工作任重道遠。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理論報廢量是5千萬臺,報廢量年均增長20%,預計到“十二五”末年報廢量將達到1.6億多臺。根據相關規(guī)劃,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國內將初步建立起完整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重點品種回收率達到70%以上。下一步將著力加強重點廢舊商品回收工作,抓龍頭企業(yè),抓科技創(chuàng)新,聚焦分揀加工集聚區(qū),強化對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的市場監(jiān)管。
回收體系建設亟待加強
盡管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已正式起步,并帶給39家受補企業(yè)一定的政策紅利,但是必須看到,目前,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鏈條中,回收渠道的規(guī)范化和體系化建設仍是一個大問題。
業(yè)內人士認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必須通過正規(guī)的拆解處理企業(yè)和程序才能確保安全性。而目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的主動權還主要掌握在個體回收商販手中,大多數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還是流入這些個體回收商販手中。人數眾多、靈活性大的個體戶,已經成為處理企業(yè)最大的競爭對手。
對此說法,TCL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財政補貼對于處理企業(yè)來說雖好,但是仍需進一步完善一些相關配套的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回收體系的規(guī)范化建設和回收渠道的監(jiān)管。該負責人認為,目前拆解處理技術已不是問題,回收率能夠達到90%,循環(huán)回收處理能力大幅增強。而貨源一直是困擾處理企業(yè)的難題。目前,政策并無跨區(qū)經營方面的支持,也對私人回收未予強化管理,這樣一來無法保證采取合理科學的環(huán)保、循環(huán)處理方式,個人拆解仍廣泛存在。
除了回收體系建設有待加強之外,佟昕認為,目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管理方面還主要是考慮了可操作性方面的問題,而淡化了制度設計關于激勵生產者產品設計和商業(yè)模式改進的目標。這種做法在政策實施的短期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從長遠來看,要體現政策設計原意的核心,即生產者延伸責任制要在政策上予以充分考慮。此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工作不能簡單強調回收和處理環(huán)節(jié),而也要重視消費者,如果消費者不配合,回收體系建設將難以推進。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