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負責人回應社會熱點
四負責人回應社會熱點
3月13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接受中外媒體采訪。
減稅降費力度不減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稅內容有3個特點:一是舉措多,今年推進的減稅降負和稅收改革舉措有18項,是歷次筆墨最多的一次;二是覆蓋廣,稅改將惠及上億自然人,幾千萬家企業(yè);三是指向明,既著力降低實體經濟稅負,又著力減輕小微企業(yè)和工薪階層的稅負。
展望2018年,減稅降費的力度仍然不會減弱?!拔覀儗⒂冒俜种俚呐?,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減稅‘大禮包’不折不扣地送到每一位納稅人手上?!蓖踯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做好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的配合工作,做好征管信息化和其他系列準備工作,還要做好納稅人服務和培訓工作。
為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去年僅專利的質押融資額就已超過720億元,同比增長65%,解決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眹抑R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說。
談及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yè)發(fā)展的幫助時,申長雨介紹,近年來,隨著產業(yè)轉型升級加快,企業(yè)對專利技術的轉化運用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持續(xù)深化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權益分配機制。據統(tǒng)計,去年僅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就超過1.5萬項,成交額突破1400億元,同比增長將近10%;二是加快建設和完善知識產權的運營體系和運營平臺,促進知識產權的綜合應用,包括知識產權的轉移轉化、收購托管、交易流轉、質押融資等。三是促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yè)發(fā)展,包括智能制造,生物醫(yī)藥、新一代移動通訊等。目前我國僅專利密集型產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12.4%。此外還圍繞一些重點領域,比如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節(jié)能環(huán)保等,建立了一批知識產權聯(lián)盟,有效促進了相關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國進民退”說法并不正確
有記者提出,現在社會上有“國進民退”的說法,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回應,這個說法無論從邏輯關系還是從實踐結果看都是不正確的。
肖亞慶說,從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國有企業(yè)通過改革開放不斷發(fā)展壯大,但與此同時,各種所有制企業(yè)也都有很大發(fā)展。從總量和結構看,民營企業(yè)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對國家的貢獻也越來越大?!按罅χС职l(fā)展民營企業(yè)也是我們大的方針,這兩方面的堅持不是一對矛盾,而是應該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p>
文化遺產“家底”基本摸清
“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可移動文物、87萬項非物質文化遺產、348個傳統(tǒng)戲曲的劇種、3.3萬處革命舊址、2100多處抗戰(zhàn)文物保護單位,52個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3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向記者亮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家底”。
雒樹剛認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首先要進行搶救式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靠人傳承,現在有一批非遺傳承人年紀大了,后繼乏人。要把老工匠、老藝人的技藝記錄下來,同時抓緊培養(yǎng)青年傳承人。他說,當前所有的國有博物館都免費向公眾開放,目的就是讓群眾無障礙地欣賞文化遺產。
(本報記者 謝雨)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