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老父的村宅,漸行漸遠
【鄉(xiāng)情】
沒有老父的村宅,漸行漸遠
■ 張裕新
這段時間,夜里總是夢見老父,每每天不亮就從夢中驚醒,思念像一條條的小蟲子,不時地在心上咬上一口。
前些日子,我回了一次老宅。老宅家門緊閉,我不想找鑰匙開門,就趴在窗戶透過玻璃往里看了看:老父改革開放后曾靠其發(fā)展謀生的那臺縫紉機、拷邊機等還是緊靠著墻壁擺放著,這曾是父親的驕傲,現(xiàn)在好像想要告訴我它已完成了使命,七個兄弟姐妹一大家子現(xiàn)在也不需要它了。房間里那張熟悉的床上再也沒有被頭帳子了,寫字臺上的玻璃下還放著前年春節(jié)時祖孫四代三十六人的大合照,衛(wèi)生間旁邊擺放著的那輛輪椅車的車輪開始生銹了……過去每次回家有老父在的幸福感再也體會不到了?,F(xiàn)如今,宅上靜悄悄的,再大的聲音也喚不出父親了。我在老宅的四周轉(zhuǎn)了好幾圈,看到去年秋天老父種下的蠶豆已經(jīng)開花,腳踏水橋旁的魚兒游來游去,而其他田邊四院長滿了雜草,干枯的絲瓜還掛在棚上。摘下口罩我已禁不住淚流滿面。
我家住在蟠龍村村委會西宅上,獨家獨戶。2005年老母病故后老父孤身一人,忙時耕種著宅前一畝三分地,閑時當起志愿者幫助村委場上掃掃地。老小隊人不多,年輕人大部分出門謀生去了,村里留守的步履蹣跚的老人們都認識我。那年社員們選我當小隊會計時,我只有17歲。全隊的經(jīng)濟大權(quán)掌握在一個17歲的毛孩子之手,信任者有之,擔心者有之。而當時老父親最了解我,手把手教我記賬算賬,一直與我講從小干啥都要干出個名堂來。當小隊會計后不久,包產(chǎn)到戶政策來了,我所在的生產(chǎn)隊率先在全大隊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在我手上把隊里所有地皮一塊塊劃分下去。后來我有機會一步一步到村里、鄉(xiāng)里、市里。當年的老鄉(xiāng)親臉上都布滿了皺紋,看看生我養(yǎng)我的那個宅子和曾經(jīng)邁過的田田塊塊,想想回來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剛成人時的一切總是那么美好,讓人懷戀,無論是村風村貌,俚俗民情,還是奇人逸趣,家事親情,都那樣親切難忘。那么多年過去了,父母親也先后離開了我們,兄弟姐妹們?yōu)榱松?,各自奔波。老宅漸漸變得孤寂,沒有了那些年的雞飛狗跳,裊裊炊煙。天空依舊蔚藍,油菜花依然金黃,一望無際的麥浪依舊一浪接著一浪。村里的守望者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裁剪著春花夏果,運輸大蔥的車輛在南北村路上來回奔跑,而曾經(jīng)承載著我們一大家子歡喜悲傷的舊宅子因為父母親的離世,卻再也不是我們姐妹弟兄幾個的家了——那一聲聲的“爸”“媽”再也無人應(yīng)答。
含淚扣門無人應(yīng),物是人非夢中會。我知道,我那存留在記憶深處的村宅,已隨時間的流水漸行漸遠,和著它原有的味道與節(jié)奏、人事與景致一起,隨風飄蕩。村莊還是那個村莊,宅子還是那個宅子,只是沒有了父親的村宅已沒有了我的家……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quán),若需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lǐng)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wù)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quán)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