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隨感】
窗
■ 王家年
走南闖北之時,我常關注那些舊時遺留下來的建筑物,它們都有窗,而每一扇窗都有屬于自己平凡的故事,承載著個體生命的歡樂或憂愁。
明清時期的建筑空前發(fā)展,在北方的走廊和外墻上,常有造型豐富的小窗點綴其間,粉墻上疏疏落落形態(tài)多變的窗洞,活潑而又通透,成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南潯尋幽,坐在臨河的一座老房子里喝茶,打開木格花窗,窗榫和木槽輕輕轉(zhuǎn)動,“吱嘎”聲中,陽光瞬間透過窗格子照射進來,細微的纖塵好似在光束里輕舞。我倚在窗前看風景。窗外楊柳低垂,水汽氤氳,水聲嘩啦啦地響,一艘小船在河中搖櫓而過。
去廣州看騎樓,騎樓之窗更是美感十足,雙聯(lián)窗、三聯(lián)窗,幽長且富有韻律感,輔以形式多樣的浮雕窗楣,窗窗如畫。
蘇杭一帶在走廊與外墻上開窗洞頗為盛行,明代計成的《園治》中稱為漏明窗。漏明窗之妙在于內(nèi)外看均可,而景觀各異,往往前面剛讓你怦然心動,回頭看時更意趣無窮。窗的體態(tài)優(yōu)美,更兼獨具匠心的點綴,或奇石卓立,或綠樹婆娑,或笆蕉幾撇,或翠竹數(shù)竿,于咫尺間裝點出萬般風情。
對傳統(tǒng)建筑而言,通透是要義,窗便是房屋的眼睛。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回廊、花墻,處處通透,還有那漏窗比比皆是。窗景中顯現(xiàn)的樹影、花影、假山,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移步換景的效果。
王維詩云:“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人客居孟津多年,起了鄉(xiāng)思。蘇軾在《江城子》里也寫道:“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毙⌒〉能幋袄铮~人與往昔美好相遇。這一扇窗,也成了思親感傷的象征。
豐子愷有漫畫《雀巢可俯而窺》,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站立窗邊,觀察著窗臺下方鳥巢中兩只小鳥,相映成趣。畫意簡明悠遠,體現(xiàn)的是人與動物的自然和諧。梁實秋說:“窗子就是一個畫框,只是中間加些欞子,從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見一幅圖畫。”通過那扇窗,鄭板橋看到了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竹子,周敦頤看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窗可以觀景,小坐窗邊可靜心想事,自然留下了幾多風雅。
窗的文化意象,古代詩人有很多描述。“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薄熬砗熚ò姿[幾亦青山。”這是杜甫眼中窗的景象,實景亦幻景,而“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則以豪邁的心情,攬日月山川于戶內(nèi)。王維“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黃庭堅“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羅虬“窗前遠岫懸生碧,簾外殘霞掛熟紅”,葉令儀“帆影多從窗隙過,溪光合向鏡中看”。從這些詩句中,可見不同時期的文人獨坐書窗、片云舒展的散淡心境。
明末李漁論“窗”之用,說“莫妙于借景”。
窗能入畫,成為眾多文人雅士抒情感懷的載體。推掩之間,道不盡的逝水流年。窗既是一種審美符號,又是具有陶冶人性情的文化作品。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也有一扇窗,再忙再累,切莫忘了在窗前修籬種菊,因窗里有屬于你的風景……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quán),若需轉(zhuǎn)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quán)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