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名片”
【文化隨筆】
談“名片”
■ 齊玄江
我的名片有許多空白,除了工作單位、地址、職業(yè),就是名字了。我職稱評上“主任記者”后,名字后加有一后綴:主任記者。我還故意讓“主任”與“記者”離開“一箭之地”,使人誤認為我是一“主任”,“記者”是職業(yè)而已。在酒席上,人以“主任”稱之,我也欣然應答。現(xiàn)在想來很是可笑。
當了幾年記者,收了千余張名片。我最感興趣的是兩類名片。一類是那種大名片,對折的,展開來比正常名片多出三分之二。除冠有“大銜”,還有什么領導小組組長、董事、理事、會長、總會計師、經(jīng)理、總監(jiān)等大大小小的官銜;或印有評估師、拍賣師、經(jīng)濟博士、藝術顧問、詩人、作家、攝影家、形象大使、明星經(jīng)紀人等很響的名頭。看了羨慕不已,嘆道:“此君真能干??!”突然又想到阿Q光著膀子舂米,行人也這么感嘆:“阿Q真能做!”當然,阿Q沒有官銜,不能和他們相比,可不知怎么我還是想到了他。古人說,藝多不壓身。對有的人來說,是官多不壓身,恨不得天下的官兒都一人當了。天下官,一理也,能當大官自然更能當小官,能當此官就能當彼官,不管自己懂也不懂,知也不知。業(yè)雖不同,官理一也,舍我其誰?只要伸手能夠得著,大大小小的官銜一股腦兒都攥在手里。如果制度不允許,就任用親信掛名,大小事情皆出己手?!度蔟S隨筆·續(xù)筆》(卷十一)《楊國忠諸使》載:“楊國忠為度支郎,領十五余使。至宰相,凡領四十余使。第署一字不能盡,胥吏因是恣為奸欺。新、舊唐史皆不詳載其職。按其拜相制前銜云:‘御史大夫判度支、權知太府卿事,兼蜀郡長史,劍南節(jié)度支度、營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訪處置使,兩京太府、司農(nóng)、出納、監(jiān)倉、祠祭、米炭、宮市、長春九成宮等使,關內(nèi)道及京畿采訪處置使,拜右相兼吏部尚書、集賢殿崇文館學士、修國史、太清太微宮使?!杂嗨I,又有管當租庸、鑄錢等使。”這些大大小小的官銜,我輩搞不懂,反正哪一個都非等閑所能任。楊國忠如果將他的官名都印在名片上,該是多大的一張名片呀。當然楊國忠是無需名片的,大官無名。安史之亂,楊國忠死在馬嵬坡,可以說是被這些官名壓死的。所以,官多不壓身是很難說的。
第二類感興趣的名片是“標簽”名片。商家名片打印上“質量第一、信譽第一”尚不算礙眼,可一些官兒的片子上印上“十不準”“服務八承諾”之類,就令人反胃了。這些東西本應掛在辦公室里。如果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他絕不會要這些東西來標榜自己的。印了這些玩意也不能證明你就是合格的公仆。內(nèi)又有一張小有名氣的藝人的片子,印有“一個非常平凡普通的人”,好像大家總認為他不平凡似的。后來,我把所有的片子放一把火燒了,因為我覺得高攀不上。
這些片子大多是用我的片子交換來的。多少年來,我發(fā)了那么多片子,找我的人寥寥無幾(誰叫我的片子上沒有官銜呢),足見他們接了我的片子后,不是扔了就是撕了,我這也算報“一箭之仇”吧。
大官大名之人,無需名片,無名百姓也無需名片。東漢禰衡到許昌去,身上帶著刺(相當于今之名片),打算謁見當時的權要,但一直沒有人接見他,以致于刺放在懷中許久不用,上面的字都磨得漫漶不清。所以,如我之輩,當年也曾畢恭畢敬地遞人名片,真是糊涂啊。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