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11年一季度財政運行情況分析
一季度,在我市國民經濟實現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基礎上,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依法加強收入征管,合理安排支出,財政收入平穩(wěn)較快增長,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財政運行情況良好。
一、財政收支基本情況
(一)財政收入完成情況
3月份
全市:財政收入完成137074萬元,增長68.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9725萬元,增長99.6%;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完成42570萬元,增長21.4%;上劃中央所得稅收入9311萬元,增長112.7%。市本級:財政收入完成75278萬元,增長144.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5118萬元,增長267.8%;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完成9884萬元,下降19.2%;上劃中央所得稅收入5173萬元,增長163%??h(區(qū))級:財政收入完成61796萬元,增長22.4%,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為45.1%。
1-3月份
收入分級完成情況:全市:財政收入完成379592萬元,增長54.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4606萬元,增長71.4%;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完成121888萬元,增長23.7%;上劃中央所得稅收入42610萬元,增長87.7%。市本級:財政收入完成170509萬元,增長47.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7295萬元,增長102.8%;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完成28153萬元,下降38%,上劃中央所得稅收入25442萬元,增長111.2%??h(區(qū))級:財政收入完成209083萬元,增長60.1%,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為55.1%。
收入分結構完成情況:稅收收入完成345152萬元,增長49.8%,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90.9%。其中:主體稅種完成269149萬元,增長33.9%,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78%;小稅種完成76003萬元,增長93.2%,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22%。非稅收入完成34440萬元,增長115.2%,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9.1%。
收入分部門完成情況:國稅部門完成183995萬元,完成年征收任務的25.7%,完成年奮斗目標的24.2%。地稅部門收入完成134488萬元,完成年征收任務的33.6%,完成年奮斗目標的31.3%,省地稅直屬局征收礦業(yè)集團企業(yè)所得稅17297萬元。財政部門收入完成54335萬元,完成年征收任務的47.4%,完成年奮斗目標的44.4%。
收入在全省位次情況:1-3月份,我市財政總收入規(guī)模居全省第7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比上月上升5位,較全省地市級平均增幅高7.3個百分點;地方收入規(guī)模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第1位,比上月上升4位,比全省地市級平均增幅高20.42個百分點。
(二)財政支出完成情況
1-3月份,全市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55475萬元,增長32.2%。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完成73326萬元,增長37.7%,占全市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47.1%;縣區(qū)級一般預算支出完成82149萬元,增長27.7%,占全市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52.9%。
(三)財政部門收入完成情況
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完成19027萬元,增收12200萬元。其中:耕地開墾費完成10146萬元,增收8261萬元;社會撫養(yǎng)費523萬元,增收400萬元;駕駛許可考試費完成1184萬元,增收664萬元;房屋所有權登記費完成425萬元,增收243萬元;公民出入境證件費完成238萬元,增收158萬元;環(huán)境監(jiān)測服務費完成204萬元,增收168萬元;其他繳入國庫的衛(wèi)生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完成527萬元,為凈增收;白蟻防治費完成324萬元,增收209萬元;人防易地建設費完成2141萬元,減收1482萬元。
罰沒收入完成3502萬元,增收638萬元。其中:公安罰沒收入1699萬元,增收596萬元(市本級公安罰沒收入1425萬元,增收702萬元);審計罰沒收入完成515萬元,增收402萬元;交通罰沒收入完成157萬元,減收165萬元。
契稅和耕地占用稅完成24845萬元,增收21137萬元。其中耕地占用稅完成7492萬元,增收5807萬元;契稅完成17353萬元,增收15332萬元。
二、財政收支基本特點
(一)財政收入高開高走,月均入庫稅款突破12.6億元
從分月收入看,前三個月,全市財政總收入分別完成142867萬元、99650萬元和137074萬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收54068萬元、23368萬元和55758萬元,各月收入增幅分別為60.9%、30.6%和68.6%。從累計收入看,一季度共完成總收入379592萬元,月均財政收入達12653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收133194萬元,增長54.1%,累計入庫總額及增幅均創(chuàng)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占全年預算122.93億元的30.9%,超序時進度5.9個百分點.
(二)稅收收入快速增長,非稅收入入庫激增
1-3月份,稅收收入繼續(xù)發(fā)揮全市財政收入主渠道作用,累計完成345152萬元,增收114758萬元,增長49.8%,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90.9%,帶動財政收入增長個46.6個百分點。從稅收構成情況看,主體稅種增減不一、差異明顯:所得稅累計完成60088萬元,同比增長88%;增值稅累計完成159743萬元,同比增長23.9%;營業(yè)稅累計完成49318萬元,同比增長23%。一季度非稅收入完成34440萬元,增收18436萬元,增長115.2%,主要原因是:根據《安徽省易地調劑補充耕地指標儲備暫行辦法》(皖國土資[2009]373號)規(guī)定,為支持2010年度國家、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用地耕地占補平衡,確定從我市統(tǒng)籌4154.06畝補充省級儲備,分別被合肥、蕪湖市競得土地指標,用于重點項目建設。3月份,合肥、蕪湖國土局交納易地調劑補充耕地指標收入9175萬元。
(三)縣(區(qū))財政收入高位運行,鳳臺縣增勢最為迅猛
1-3月份,各區(qū)黨委政府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強力實施工業(yè)強區(qū)、項目拉動、大力發(fā)展非公經濟等戰(zhàn)略,區(qū)域經濟得到持續(xù)快速發(fā)展。隨著一批重點項目和企業(yè)開工和投產,一季度,縣(區(qū))級財政收入從總量上看:累計完成209083萬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55.1%,較去年同期提高5.9個百分點;從增幅上看:同比增長60.1%,分別高出全市和市本級6個和12.8個百分點;從增收額上看:1-3月份,累計增收78472萬元,占全市增收額的58.9%,較上年同期上升19.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財政收入增長31.9個百分點。增幅前列主要是山南新區(qū)和鳳臺縣,其中,山南新區(qū)上年同期處于項目基建期,未正常實現收入,同時稅務部門剛成立,部分征收權未理順,增長存在不可比性。鳳臺縣境內煤炭企業(yè)銷量以地銷煤為主,在煤價平穩(wěn)上漲和非即期收入雙重影響下,財政收入完成110455萬元,增長78.9%,收入總量及增幅繼續(xù)穩(wěn)居全省縣級排名第一位。
(四)支出進度逐步加快,財政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一季度,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強支出管理,加快支出進度。全市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55475萬元,增長32.2%。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完成73325萬元,增長37.7%。全市財政支出增幅分別比1-2月份和去年同期提高29.8和1.5個百分點。增幅巨大的項目分別是:(1)國防支出2867萬元,增長2072%,主要是支出民兵訓練基地建設資金838萬元。(2)住房保障性支出6297萬元,增長1992%,主要是住房公積金支出5000萬元;(3)國土資源事務支出4488萬元,增長1391%,主要是根據(淮府辦[2010]157號)通知規(guī)定,將合肥、蕪湖國土局交納易地調劑補充耕地指標收入9175萬元的45%,即4129萬元撥付市土地整理中心,用于支付投資單位補償資金;(4)交通運輸事務支出4286萬元,增長1391%,是因為中央、省提前下達燃油補貼3898萬元;(5)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8783萬元,增長300.5%,按照市政府《關于市產投公司稅收返還及財政貼息審核意見的批復》撥付產投公司稅收返還及財政貼息資金6208萬元。從支出項目看,把更多的資金投向城鄉(xiāng)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用于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公共安全、科技文化、城鄉(xiāng)社區(qū)事務、農林水、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達到129480萬元,占支出總量的83.3%,重點項目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三、一季度財政增收原因
1、我市經濟運行平穩(wěn)是基礎。一季度我市經濟呈現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工業(yè)提速增量,發(fā)展實力不斷提升,煤電等重點行業(yè)運行平穩(wěn),1—2月份原煤產量1404萬噸,增長2.7%;發(fā)電量85億千瓦時,增長14.4%。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67.6億元,增長12.8%;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29.1億元,增長38.9%,CPI增長4.8%,整體經濟形勢向好,為財政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2、收入增量逾五成來自非即期收入。一季度,全市財政收入同比增收133194萬元,主要來源于非即期收入6.68億元。非即期收入主要是:國稅部門煤電行業(yè)延期入庫稅款約3.79億元;地稅部門清欠歷史拖欠稅款2億元,財政部門延期稅費入庫0.89億元。非即期收入占財政增收總量的50.2%,扣除這一因素,財政收入增長26.9%。
3、所得稅入庫額增長達2.8億元(85%口徑)。企業(yè)所得稅增收14769萬元,主要原因:省地稅局直屬局入庫礦業(yè)集團、淮滬煤電企業(yè)所得稅14702萬元,增收13898萬元;國投新集企業(yè)所得稅由延期申報改為正常申報,增收1600萬元。個人所得稅增收13351萬元,主要是地稅部門全面推行個人所得稅全額全員申報制度,查補淮南礦業(yè)集團年金、各項福利、獎勵補繳稅款及東辰勞務兌現年終獎集中上繳所致。
4、山南新區(qū)去年底房地產市場熱銷行情的滯后效應。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山南新區(qū)開發(fā)建設的決定》,凡2010年在山南新區(qū)購房者,享受契稅全額補助的優(yōu)惠政策。為此,在2010年12月山南新區(qū)出現購房井噴現象,當月銷售量達全年銷售總量的50%以上,各項稅收今年年初入庫,一季度山南新區(qū)涉房稅收凈增7642萬元。
5、政策因素驅使。一是根據國家政策(財稅法[2010]1524號)精神,從2010年10月1日起個人購買的非家庭唯一住房按4%的稅率征收契稅。安徽省在2010年12月31日前進行了過渡,明確凡是10月1日前已簽定購房合同,且12月31日前到財政部門辦理契稅申報手續(xù)的按原政策執(zhí)行。2010年12月份出現購房者集中納稅申報現象,申報契稅約1億元于今年初繳入金庫。二是土地增值預征稅率至去年8月1月開始由0.5%上調至1.5%,一季度土地增值稅完成5093萬元,增收4448萬元。
6、一次性增收因素。主要是:礦業(yè)集團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145億元,征收印花稅1084萬元;合肥、蕪湖易地調劑耕地指標交納耕地開墾費9175萬元。
四、預算執(zhí)行中需關注的問題
(一)財政收入增長中非經濟因素比重過大。一季度,財政收入增收133194萬元,從增收結構看,延期入庫稅款4.68億元、清繳拖欠稅款2億元、山南涉房稅收和契稅集中入庫17642萬元、一次性收入10259萬元等非經濟性因素增收94701萬元,占財政增收的71.1%。除去這一因素,財政收入增長15.6%。
(二)財政支出進度及均衡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一季度全市財政支出完成15.55億元,增長32.2%,低于序時進度4.3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市本級支出進度較快,縣(區(qū))進度偏慢,其中:大通區(qū)、鳳臺縣支出進度負增長;潘集區(qū)、毛集區(qū)支出進度僅個位數增長,各級財政支出均衡性要提高。同時,目前的支出進度與我市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財政支出管理的需要、充分發(fā)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需要相比,還要進一步提速。
五、二季度財政收入形勢
一季度,我市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開局良好,為全年財政收入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目前收入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一)從煤炭行業(yè)看:一是電煤價格持平,百萬噸煤合同價格平穩(wěn),地銷煤上漲影響有限?;茨厦禾慨a量約65%供應電煤,目前,淮南礦業(yè)集團、國投新集的年度電煤合同簽訂完畢,電煤合同價格維持上年水平不變。同時,治煉、化工、建材等百萬噸以上重點煤炭合同價格漲幅不大,基本與上年持平。地銷煤價格上漲約13%,由于所占比重較低,僅占煤炭銷量的8%—10%,對財政收入影響有限。二是煤炭產量上漲空間有限。受去年顧橋鎮(zhèn)土地塌陷、潘三礦井下滲水、潘一礦支架倒塌等事故影響,導致部分礦井封井,又加上近期我市無新建煤電企業(yè)投產,2011全市煤炭產量增長有限。1-2月份全市原煤產量完成1404萬元,增長2.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
(二)從電力行業(yè)看:一是電價近期上調幾無可能。盡管電企的持續(xù)虧損,使近日呼吁上調電價的聲音日多,但我國唯一國家層面的煤炭價格指數——環(huán)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自2010年11月底以來,這一價格持續(xù)保持下跌趨勢,從當時的796元/噸,跌到目前的767元/噸,跌幅近4%,此舉使得國內電價上調“根基”被削弱。據我國煤電聯動機制,當煤價上漲到一定程度后,電價才相應上漲。煤價的這一走勢,使得電價在近期上漲幾無可能。二是未抵扣稅款壓力依然存在。洛河電廠、洛能公司、平圩電廠、平圩二電2010年結轉抵扣2009進項稅額48316萬元,截止2011年3月底,除平圩二電實現稅收外,三大電廠期未仍留抵進項稅額近1 億元。上述雙重壓力下,一季度電力行業(yè)入庫稅收33895萬元,同比下降33.3%。
(三)從房地產行業(yè)看:連續(xù)出臺的房地產新政對于消費者購房欲望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企業(yè)回籠資金減少;同時商品銀行緊縮了對房地產發(fā)放貸款的額度,開發(fā)企業(yè)的資金受到了很大影響。目前,淮南房地產市場多項開發(fā)指標增速回落,呈現出開發(fā)投資增速回落,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xù)下降,價格漲幅放緩等連鎖效應。今年1-2月份,房地產開發(fā)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增長21.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9.4個百分點;全市商品房供應面積下降60%,銷售面積下降36%,銷售額下降30%;銷售均價增長12%,增幅同比下降6.5個百分點。我市營業(yè)稅主要來源于房地產業(yè),在房地產業(yè)冷縮的情況下,一季度營業(yè)稅增長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6.2個百分點。
(四)從化工行業(yè)看:今年年初,全國化工企業(yè)生產積極性不高,開工率僅維持在70%左右。原材料之困、市場之困、流資之困、運輸之困等可謂百困糾結,困擾著企業(yè)正常的生產經營。我市化工行業(yè)占全市財政收入比重已從2008年5.6%的下降至2010年1%。2010年一季度化工行業(yè)入庫稅款2149萬元,同比下降31.3%。
預計二季度,我市財政收入隨著非即期稅源等一次性增收因素逐漸減少,增幅可能逐步回落,全年財政收入將呈現“高開——平走—回落的平穩(wěn)增長運行態(tài)勢。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二季度是落實半年目標的關鍵期,財政部門將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目標,更好地發(fā)揮財政職能作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大局。
(一)繼續(xù)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強化工作措施,加強財稅庫之間的協(xié)調,支持稅務部門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完善稅源控管機制,保持稅收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增長。深入推進非稅收入征管改革,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對按規(guī)定應納入預算管理的要及時足額上繳國庫。密切跟蹤經濟運行和財政收入走勢,及時協(xié)調解決收入征管中的問題,確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標。
(二)全力推進42項民生工程建設。2011年,民生工程仍是全年財政工作的重點,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生工程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量化目標任務,細化時間進度,實化責任主體。對新增加的實施項目,抓緊研究制定實施方案,調整完善的項目明確具體實施細則。堅持項目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牽頭誰負責的原則,按照分類抓落實、逐項抓落實、多措抓落實的原則,明晰標準、突出重點,全力推進民生工程新的發(fā)展。
(三)繼續(xù)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細化分解專項資金支出計劃。2011年,財政部門堅持財政支出抓早、抓細的思路,針對預算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研究加快支出進度的具體措施。按照經常性經費均衡支出、專項經費限時支出、采購經費限期執(zhí)行的原則,重點加快“三農”、社會保障、教育、科技、醫(yī)療衛(wèi)生、42項民生工程支出進度,從嚴控制一般支出,千方百計降低行政成本。下一階段,布置支出科室加快支出進度,督促主管部門細化分解各項專項資金,排定支出計劃,力爭盡快下達,進一步加強支出進度管理,推行支出歸口管理責任制,將支出責任分解落實到歸口科室,對支出進度情況及時進行分析和動態(tài)監(jiān)控。
(四)繼續(xù)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第一,著力擴大內需。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yè)的培訓,支持落實企業(yè)最低工資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勞動報酬;提高企業(yè)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城鄉(xiāng)優(yōu)撫對象撫恤金;落實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家電下鄉(xiāng)、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等促進和引導消費的政策,促進居民消費。第二,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優(yōu)化投資結構比。重點支持農業(yè)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促進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文化等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支持節(jié)能環(huán)保和生態(tài)建設,以及企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結構調整。第三,繼續(xù)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清理到期的減免稅費政策。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