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采購報社主辦 財政部指定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
當前位置:首頁 >> 陽光副刊、電子報 >> 沉向地底的宅院

沉向地底的宅院

欄目: 陽光副刊,電子報 時間:2020-09-17 12:50:25 發(fā)布:管理員 分享到:
【摘要】

【歲月】

沉向地底的宅院

■ 付興奎

一九四六年的夏天,隴東高原上的小麥,因為雨水的澆灌長勢出奇的喜人。父親種在西城門外的六十畝麥子,在莽莽蒼蒼的黃土大塬上顯得卓爾不群,那些郁郁蔥蔥的麥苗,讓血氣方剛的父親喜不自勝。

那一年,解放戰(zhàn)爭剛剛拉開戰(zhàn)幕不久,國民黨在華北主戰(zhàn)場的失利讓盤踞隴東的馬匪如驚弓之鳥,我們那個偏安于西北邊遠地區(qū)的小鎮(zhèn),大白天也鎖著城門不讓百姓隨意出入,于是,那座并不巍峨的城墻,把父親和他的麥子隔在了兩個世界。忍無可忍的父親終于下定決心,要在城外的莊稼地里修一處不受城門約束的莊基。

在以綠色為大背景的田野上,父親帶領(lǐng)著一群和他差不多一樣強悍的漢子在發(fā)燙的黃土上揮汗如雨,土鎬在陽光下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土車在坑道里往來穿梭。路邊的核桃木方桌上,盛放著羅川煙葉子的笸籃旁,果葉茶和黃米酒夸張的味道在田地上空彌漫著。

從選址定位、下線動土,到鑿窯扎墻、安門架窗,在以人力為主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一座美觀實用的新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年輕的父親差不多創(chuàng)造了那個年代地坑院建筑的好幾項紀錄。新宅修成的時候,駐扎在城樓子上的馬步芳軍隊差不多只剩下向西撤退的份兒了。

母親告訴我們說,我家崖背上的波浪紋崖花是陜北窯匠一鎬一鎬精工細雕出來的,被左鄰右舍戲稱為城西一景。正面三孔主窯是整個地坑院的核心,從窯幫到山墻全都充滿了王者之氣,兩側(cè)偏窯因為用途不同而風格各異,西邊是磨面做豆腐的磨窯,東邊是存放柴禾的柴窯。洞子?xùn)|邊的井窯和西邊的灰圈依次排開,窯洞相間處是帶門的蜂窯。院子中央是花菜間種的小園子,一年四季青菜不斷,花香不散。

縣城來的泥水匠抹過的山墻光得能照出人影子來,他們徒手箍出來的窯幫就像用精密儀器校正過一樣,要說真正讓我們佩服的,其實還是那位做門窗的老木匠。我們記事的時候,當初那一孔孔壯觀的窯洞已經(jīng)失卻了原來的模樣,只有門樓上那些刀法精湛的木雕和花格子木窗上那些方方正正的卯竅仍然保持著它的精細和華美。

通往地坑院的道路共有兩條,一條是和門前大路緊緊相連的長坡,一條是連接宅后莊稼地的短坡。兩坡一長一短,一平一陡,河流一樣在大門樓前的平地上匯合之后,一起流入通向地坑的洞子。

門前的長坡是后來我們生活中一條極其重要的通道,從生產(chǎn)隊分回來的糧食和蔬菜,父親口袋里有限的瓜果,母親手頭準備縫衣服做鞋子的布料,還有我們?nèi)粘S玫挠望}醬醋,上學(xué)使喚的鉛筆橡皮,無一例外,都得經(jīng)過門前的長坡最后傳到我們的手里。

鄉(xiāng)下的路和農(nóng)活密切相關(guān),如果在平緩的大坡和陡窄的小坡之間選擇,我們大家絕對都喜歡后者。每年春秋,往莊基后面的田地里運送糞土的時候,小坡的優(yōu)勢一下子就顯出來了。另外,父親的脾氣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干農(nóng)活的時候,被他責罵甚至抽打,對我們來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有很多次,稍稍做了點錯事的我們,經(jīng)常通過小坡從父親揚起的手掌下逃脫。小坡上去就是大坳,能跑能藏的地方遠比門前的大路上要多得多。

和小坡相連的是打碾用的小場,小場上堆放的麥草和玉米秸稈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隱蔽的舞臺。在不到半畝地的小場里,我們縱情地玩著捉迷藏、打土仗的游戲,或者把從鄰家偷來的青果蔬菜擺到一起分食,有時候,也會把自己剛剛從少得可憐的書中所看到的故事拿出來熱蒸現(xiàn)賣。那些無拘無束的生活,因為地坑院上面那堵護崖墻的遮擋特別讓人覺得放松。

修門樓的時候,父親特意在磚墻上架起一道橫梁,橫梁上鋪一層結(jié)實的木板以放置雜物。平時沒有去處的時候,我們就猴子一樣爬上門板優(yōu)哉游哉地窮逍遙。架在空中的木板雖然不及家里的土炕舒服,但是沒有了大人們的約束,木板就是再硬實,睡在上面一點也不覺得硌人。

從地里干活回來,美美實實地刨兩碗帶湯水的飯,然后爬上門樓木板,打開從同學(xué)手里借來的連環(huán)畫,一頁一頁翻過去,再從后面翻到前面,那些缺皮少頁的連環(huán)畫冊,儼如鄉(xiāng)場上演出的電影一樣,能把我們平時低落的情緒調(diào)到極點。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因為沒有太陽的暴曬和雨水的淋漓,在門樓木板上的感覺神仙也比不上。最愜意的是雨天,從菜地里拔幾根蘿卜,摘幾個黃瓜和西紅柿,一邊聽著門外淅淅瀝瀝的雨聲,一邊咔嚓咔嚓地啃食帶著泥土味道的青菜,那種感覺別提多誘人了。

一九八一年的春天,村里落實政策,整個地坑院又回到我們一家人的手中。家里能住人的窯洞一下子多了起來,但家里的人手卻一天天少了下來。大哥因為恢復(fù)高考早已進入高校學(xué)習(xí),二哥去外地搞副業(yè),姐、我、妹妹和侄子在學(xué)校上學(xué),父親整日在果園里忙碌,偌大的院子平時就剩下母親一人。

一九八三年夏天,地坑院南面相對低矮的土崖面在一次暴雨中突然坍塌。大約過了三年,東面的崖面接著倒塌,我和祖母住過的磨窯前半部分被黃土埋沒,同時倒塌的還有做灶屋的東邊偏窯。其時,西邊招呼客人的那孔窯也開始落土。

鄉(xiāng)鄰們住的樓房已經(jīng)超過了四層,城里來的開發(fā)商還在謀劃新的住宅小區(qū)。我們住了四十多年的地坑院被夾在一座樓和另一座樓中間,一天天被周圍店鋪里排泄出來的垃圾淹埋,先是院子,然后窯幫?,F(xiàn)在,我所能看到的宅院只剩下不到五尺高的崖面,隨時都有被徹底埋沒的可能。

家里承包的果園已收益多年,大哥和我先后大學(xué)畢業(yè)并開始掙錢。父親說,這座地坑院徹底不行了,我們蓋房吧。

(作者系甘肅省作協(xié)會員,就職于甘肅省慶陽市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quán),若需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本文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第990期第8版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lǐng)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wù)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quán)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