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采購報社主辦 財政部指定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
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心情 >> 北京的秋

北京的秋

欄目: 人物心情 時間:2014-02-21 10:55:28 發(fā)布:管理員 分享到:

本報記者 孫善臣

窗外,午后暖暖的陽光爬滿了窗臺。一陣清風拂過,落葉飄零。不經(jīng)意間,秋色早已在身邊蔓延。

一晃已在北京漂了3年多。然而,在忙碌的工作和紛雜的心境中,逐漸被磨鈍的神經(jīng)卻很少去感知身邊的事和物。季節(jié)的變換也便在這種忽略中悄然而過,經(jīng)歷者在囫圇吞棗中卻不得其味。

北京,是個典型的四季變換分明的城市。在這里,有著春的明媚萌動、夏的蔥籠熱烈、冬的蒼勁沉靜,然而這些都難掩滿眼秋色獨有的神韻和意味。

秋是最豐富的,讓我們難以一眼看盡、一語蔽之、一一列舉。在秋的敘述中,才會發(fā)現(xiàn),相對于秋的鏡象,語言是蒼白的。

在北京這個偌大的城市,品味這里的秋天,還是要有一定心情的。于是,在一個報紙簽版后的黃昏,暫時讓自己大腦內(nèi)存清零,認真地和這里的秋天來一次約會。

碧云天,黃葉地。北京的秋便是如此。穿行在11月初北京的大街小巷,你會發(fā)現(xiàn),此時北京的秋色濃郁而熾熱,像是一壺濃茶,香飄不散。最惹眼的是路邊的銀杏。和其他樹種不同,銀杏的葉子由綠轉(zhuǎn)黃幾乎是“集體行動”,整個樹冠黃得純粹、溫暖而明亮。在銀杏林濃濃的暖意中,你會發(fā)現(xiàn),心頭像被熨過一般,踏實而平靜。只可惜好景不常在,銀杏葉往往是說落就落,不過幾日,便會在陣陣秋風中飄落,厚厚地積在樹腳,唯有幾片“守望者”在枝頭瑟瑟堅持著。于是,趁著滿樹葉黃的時候,人們便三三兩兩地結伴在銀杏林下拍照留念,留住這幅稍縱即逝的美景。

在北京賞秋,最好的去處當屬聞名遐爾的香山了。每到10月中旬,漫山遍野大片大片燃燒著的香山紅葉吸引了無數(shù)游人前來登山賞葉。每到此時,香山便熱鬧起來。一大清早,山腳下就早已人頭攢動,游人絡繹不絕。這可忙壞了山腳那些擺攤設點的生意人。賣北京小吃的、賣山果的、曬老北京技藝的……一排排的攤位、一家家的小店擁擠地挨在一起,叫賣聲和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熱鬧。那些喜歡登山的游人吃上些小吃便動作麻溜兒地上山了,而有些人則只是來湊個熱鬧,在山腳下不緊不慢地東瞧瞧、西看看,樂在其中。在香山賞秋,登山是一大樂趣。登香山要想到達鬼見愁確實是需要耐力的,不過,山上游人多,登山倒像是群體的競技,不光要和自己較勁,還要和同行者比個高低。這樣一來,腳步不由得輕盈了很多。走累了,就停下來眺望一下遠山紅葉。起伏的山巒之上,紅色、黃色、綠色漫無邊際,如同名家筆下彩繪的巨幅畫卷。

說到北京的秋,自然少不了提及郁達夫的名作《故都的秋》。歲月如歌,時過境遷。如今的北京,郁達夫筆下北平的那股濃濃的京味兒已淡了許多,唯有二環(huán)以內(nèi)細細尋找方能有所體會。盡管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或許都還依稀找尋得見,但卻已被現(xiàn)代社會的流光溢彩遮蔽許多,都顯得模糊而遙遠。其實,也不只是在北京,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早已滲透城市肌體的每一條脈絡,并深刻地改變著城市的印象,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們。

面對逝去的、存在的和新生的事物,或許我們可以做的是守護好一份心境,平和、淡然而不失理性,正如北京的秋帶給我們的印象。

責任編輯:

本文來源: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