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動機存疑等風險不容忽視
【實務探討】
投標動機存疑等風險不容忽視
■ 劉寧波 賴登凌 田曉芳
隨著采購行業(yè)政策法規(guī)和供應商誠信體系的不斷完善,理性報價、良性競爭的采購氛圍日益濃厚,但也發(fā)現少數供應商“十標九投”“屢投不中”仍然“鍥而不舍”等非正常現象。這其中投標動機存疑等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本文回顧剖析個別典型案例,試圖提出防范措施建議。
典型案例回顧
案例1:光纜網電路租用服務公開招標采購項目(以下簡稱光纜項目),預算金額680萬元,招標文件明確指出最高限價為680萬元,采用最低評標價法評審。在招標公告發(fā)布后,共有A、B、C3家供應商報名領取招標文件,并現場投標,其中:A供應商報價677萬元,B供應商報價679.7萬元,C供應商報價680萬元。經評審發(fā)現,C供應商投標文件相對單薄且關鍵材料缺項,未通過符合性審查,因有效供應商數量不足3家按廢標處理。
案例2:考試管理系統(tǒng)公開招標采購項目(以下簡稱考試項目),預算金額260萬元,招標文件未明確指出最高限價,采用最低評標價法評審。在招標公告發(fā)布后,D、E、F等7家供應商報名領取招標文件,D、E、F3家供應商現場投標,其中:D供應商報價231萬元、E供應商報價224萬元、F供應商報價200萬元。E供應商未通過資格性審查,經審批,改為比照競爭性談判方式,按原評審方法和評審標準繼續(xù)組織。經過第一輪談判,D、F供應商第二次報價分別為230萬元、200萬元;經過第二輪談判,D、F供應商第三次報價分別為223萬元、200萬元。
投標動機剖析
共同點:供應商中標意愿不夠強烈,投標動機存疑。光纜項目明確了最高限價且采用最低評標價法,C供應商仍以最高限價作為投標報價,明顯不具備中標可能??荚図椖拷涍^開標唱標,供應商已知悉其他供應商報價,及其中1家供應商未通過資格性審查,但不清楚具體為哪家供應商,即明確了競爭對手僅剩1家但不能確定為哪一家。D供應商簡單以E供應商報價作為參照,小幅度降價,中標可能性不大;F供應商在開標環(huán)節(jié)雖為最低報價,但轉為比照競爭性談判后報價保持不變,從通常邏輯看,在明知自身已成為大家競爭“靶標”后,仍堅持不對報價作任何調整,理論上很容易被其他供應商以略低價格謀求中標,中標可能性明顯降低。
不同點:一是存疑程度不同。C供應商以最高限價作為投標報價,實際上不具備中標可能;D、F供應商雖然中標可能性不大或者減小,但仍存在中標可能。二是風險等級不同。C供應商明顯不是為了中標,那么為什么要投標?D供應商可能存在“賭”的成分,也可能是在測算自身成本后認為不具備與F供應商競爭的可能;F供應商可能報價已降至最低,也可能是在測算標的成本后認為其他供應商不可能對自身構成威脅。
風險防范建議
深入摸清市場現狀,合理選定采購方式。軍隊采購有關規(guī)定明確,采購單位應當對需求管理負主體責任,對需求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合理性負責。采購單位應當組織采購需求審查,對需求形成進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需求審查分為一般性審查和重點審查,一般性審查主要指是否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內容、要求編制采購需求,重點審查是在一般性審查的基礎上進行的非歧視性、競爭性、合規(guī)性、履約風險審查等。以光纜項目為例,廢標后通過市場調查及專家研判,該項目前期基礎設施投入較大,且服務履行與現有資源存在較大關聯,缺乏前期持續(xù)投入的供應商很難履約、盈利,反映出需求的合理性、競爭性、非歧視性、履約風險等未考慮周全,與之配套的采購方式也不盡合理。類似光纜網電路等特殊行業(yè)采購項目,必須深入摸清市場供應現狀及準入門檻、前期配套等差異化要求,合理選定配套的采購方式,有針對性地擬定相應采購策略。
細致科學核查防范,力爭排除潛在風險。一是針對不具備中標可能而又參與投標的供應商,應當參考有關規(guī)定或歷史案例啟動必要的風險排查程序。比如:采用最低評標價法的項目仍然緊貼預算報價,采用綜合評分法的項目資信業(yè)績及技術力量等未在投標文件中提供相關佐證材料等。二是針對投標文件異常一致、投標報價緊貼預算、投標文件“一厚多薄”、無故棄標等涉及投標動機的存疑情形或者風險隱患,細致核查投標文件、電子工具、授權代表信息、相互間關聯關系等相關情況,必要時按規(guī)定約談涉及供應商,力爭將潛在風險排除在萌芽階段。三是針對所謂“一厚兩薄”“一高兩低”“切痕一致”等存疑現象審慎對待,一方面,要重點關注、細致核查、排除風險;另一方面,要避免串通投標盲目認定、無依據認定,簡單以現象特征作為認定依據、把巧合情形簡單直接認定,既容易擴大打擊面、淡化打擊力度,又容易滋生一些不良供應商以單面打印換厚度、以超預算投標換分數、以分散印制規(guī)避明顯問題的行為,增加發(fā)現和打擊的難度。
重點突出結果導向,精準制定兜底措施。圍標串標、虛假投標等發(fā)現易、查實難,并日趨專業(yè)、隱蔽、復雜,在采購實務中,不能以懷疑“定案”,不“定案”就必須繼續(xù)向前推進,成為當前很多問題發(fā)生、放大的主要原因。面對上述突出矛盾,采購從業(yè)人員只能被動邊查邊干,切忌“不敏感、不調查、不報告”,堅持將推進任務與排除問題有機結合,在無法查實相關問題又涉及一線急需保障等特殊情形時,采取分批次采購交付等兜底措施,確保將問題隱患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事后及時組織力量調查核實并妥善解決。
優(yōu)化完善采購全過程追溯復查機制,在正式采購合同簽訂前或經費結算支付前,邀請行業(yè)專家或抽組業(yè)務骨干,對超預算、貼近預算及前述幾類風險情形等涉及項目采購活動組織實施情況的,進行復查,重點分析查找商務技術要求及供應商資格條件是否量身定做變相指定、評審專家打分依據是否明確尺度、供應商有無明顯提供虛假材料、響應邏輯明顯自相矛盾或圍標串標嫌疑等,發(fā)現問題立改快改,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小瑕疵拖成大隱患。
充分發(fā)揮預警機制,探索風險主動防控。一是充分發(fā)揮供應商“灰名單”預警機制,對競爭不充分又出現投標文件“一厚多薄”、中標意愿不強甚至無中標動機又積極參加投標、技術指標參數負偏離較多甚至不實質性響應投標文件要求又以此參加投標等相關供應商,予以重點關注,必要時采購機構可以報采購管理部門調查處理。二是壓實采購單位主體責任,對采購需求明顯不合理或者不具備競爭性等采購項目,在采購機構反饋問題后,仍一味堅持繼續(xù)推進,造成流標廢標或者圍標串標的,一并追究采購單位需求編制及審查責任,倒逼采購單位抓好采購源頭、守好第一道防線。三是發(fā)揮大數據支撐服務功能,針對特定項目、特殊行業(yè)、重點品類,依托采購平臺,定期或實時組織參與群體、采購結果、價格分布等比對研判,及時推送風險提示,避免事后再查成本高、整改難、質效差,變被動整改為主動防控,助推采購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作者單位:新疆軍區(qū)保障部采購服務站)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